著名的楠竹之乡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唯一尚存的原始古老土纸生产基地——桂花镇。出镇政府大门北行,来到南川水库大坝。烟波浩瀚的库水清澈见底;水库东南岸幕阜山北冀佘脉南山岩上,茫茫竹海,碧浪排空,荡青滴翠。水边的山,山上的天与水中的山、水中的天浑然一体,蔚成壮观,真有“树影横江,鸟宿枝头鱼戏水”之胜景。我们不禁想起孩童时唱的一首歌:“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层层梯田一片片绿,一阵阵歌声随风转,……弯弯的河水流不尽, …… ”
沿着水库东北方向的绕库盘山公路,翻高搓,穿刘池,径直奔向高升村。高升村境内有条10里长港,港的源头是“36人泉”。该泉系地下河出口处,涌水面积50平方米,流量随当地晴雨变化,常年平均流量3.4立方米/秒。它既是南川水库的主要水源,又是咸宁市和咸安区母亲河----淦水河的主要水源之一,也是咸安区最大的泉水眼。
36人泉水顺山而下,10余里大巷,9转18弯,每每山穷水尽,却柳暗花明。竹农有的居住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库边;有的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花木丛中;有的在“远上寒山石径斜”的“白云深处”;有的在“竹溪闻浣女,穷巷牛羊归”的沙滩上……。
竹与水结下不解之缘。在这条山溪上,它们偷偷地相爱。溪边上那些身材苗条的竹子,把竹梢和枝叶伸到水面,就象如花似玉的少女刘海在恋人跟前拂动一样,十分迷人。溪水含蓄地微笑着,怡然自得地接受竹子的亲和爱。
山与水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无时无刻不在搏斗着、较量着。溪水不遗余力地往低处钻,往低处挤,往低处跑,而山则想方设法限制它,阻挡它,欺负它。聪明的水夺路而走,严肃的山则魏然屹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强有力的水头,冲走了泥土,荡涤着砂子,洗刷着溪壁,拍打着石礁,最后从峡谷中,嘈嘈嚷嚷地、急急忙忙地扬长而去。
在这些浸泡过楠竹根的水作用下,一些中年汉子却皮肤雪白;一些老年人鹤发童颜;一些中年妇女风韵犹存;青年小伙子英俊潇洒;少女们婀娜多姿。用这水洗衣,鲜艳夺目;用这水做饭,饭香菜美;用这水洗澡,轻爽舒服;用这水腌制竹麻,浸泡纸浆,造出的土纸金光闪闪。
竹农们世世代代依托这巍然屹立的南山岩,用千年流淌的大港水冲动水轮车作圆周运动,带动水碓作上下往复运动;将当年出土、经过石灰腌制嫩“竹麻”捣成粗料,放进石碾碾成细料,然后投入搅池,用手工搅匀成纸浆;在山上砍回山椒叶或杨桃,挤出其中的汁作粘合剂;用水桶舀起纸浆,倒入有粘合剂的操纸池,进行再次搅拌;然后将底面有9个方格多个小孔的帘场放进纸浆池中,端起纸浆,让水漏渗下去,使之操成一页页粗纸;将这些湿纸归堆,放在小木榨上,板下扛杆,压干其中的水分;然后一张张分开,晒干或凉干后,最后用大木榨固定包扎成捆。
丰富的楠竹资源,为高升村生产土纸提供方便而廉价的原材料。这里生产土纸的历史,就象36人泉一样源远流长。高升厂自然村就因历史上创办纸厂而得名。明代中叶,土纸生产已距雏形。后来,高峰期有108部水轮车、24处生产土纸。造土纸给高升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05年,原高升村与原干坑村合并后,因为高升土纸出名,故取名高升村。全村1890人,年土纸产量20多万斤,仅此,年收入30多万元。
虽然高升村造纸工艺流程古老原始,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大,但这种生产方式和设备,记载高升竹农的勤奋的历史,凝结具有特色的竹乡风情。这里是咸宁市目前唯一尚存的,也可能是湖北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原始古老土纸生产基地。它,就象电影《菊豆》中印染厂那样古朴。它,就象长江巫峡大宁河小三峡的猿猴,在十几里的悬崖峭壁的特定环境中保存下来一样,在丰富廉价而方便的深山老林中,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0里大港旁,在交通
不便的南川水库库尾里,这种生产方式原始地保存下来了。它;是较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将会得到有关部门的保护。
如今,高升村竹农不因循守旧,准备利用黄泗洞水力发电站的电力资源生产土纸,发展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敞开幕阜山的胸怀,放声歌响竹乡山歌,把山青水秀的竹乡景色、源远流长的造纸传统、原始古老的加工技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情真意切的竹农情谊唱到山外,响出咸安!
联系人:卢先生
手 机:18926841456
邮 箱:admin@guangnian.net
公 司:东莞市广粘胶业有限公司
地 址:东莞市大岭山镇杨屋第一工业区愉和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