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摸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乘坐的中巴车开到了一个叫做新堡的布依族乡。下了两个乘客,车拐进了一条乡村公路,窗外开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不断抢夺我们好奇的目光,全然不觉汽车行进在简易公路上的颠簸。清新的空气,令人格外的舒畅,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贪婪的欣赏窗外的风景,大口大口的吸着山野的气息,有些陶醉了。难怪有人说香纸沟秀色可餐呢。
远远的,一个大约有几十户人家的山寨映入眼帘,青瓦、白墙,绿树掩映,仿佛是一幅绝妙的农家写意。中巴拐了两个弯,下坡,上坡,径直开进刚才看见的“画”里,我们到了。一下车,就看见一户人家的堂屋凉满了金黄色的纸坯,不由得迈步入室细细打量,热情好客的主人家忙迎上前来,又是敬茶又是请坐,真是有些应接不暇。问及古老的造纸术,主人家如数家珍般作了一番介绍。原来,600多年前(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湖南的侯爷越国汪公率部在此屯兵,伐竹造纸,供军中祭祀阵亡的将士用。因思乡之情,便称驻地“湘子沟”。由于湘子沟所产香纸质地优良,久负盛名,便慢慢被人们改称“香纸沟”了。如今,现代化的造纸工业已经十分发达,香纸沟却能大规模的延续古老的造纸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路边的一个造纸作坊里,36岁的汪庆勇正忙碌着,用一种叫做抄纸帘的工具在纸浆池里轻轻一荡,便熟练地抄起一张纸膜。他的身旁已经叠起了一堵高高的纸坯砌成的墙。象汪庆勇这样有十多年经验的师傅,每天大约可以抄纸两千多张。顺着郁郁葱葱的山林里的羊肠小道,淌过蜿蜒沟谷中的河溪,我们在欢快鸣叫着的鸟儿陪伴下来到了下游的白水河。举目望去,两岸竹影婆娑,三五成群的农舍散落林间。各家房前屋后都堆满了准备用来造纸的竹子。造纸的作坊一个挨着一个,水车在河水的牵引下吱吱嘎嘎地转动着,似乎在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白水河的胡宗伦家院里,他母亲正抡起一根竹子朝着地上的青石抽打,这道工序叫“破竹”。
待过些日子家里买来石灰后,把竹条投入窑中,浸满石灰水,煮上个把月,再经过石制的水碾碾篾、提浆、抄纸、压榨、凉晒等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得到用作“纸船明烛照天烧”的香纸,而这一程,竟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载“造竹纸”的过程如出一辙,只是实施这一程序的都是现代人而非古人罢了。在七十二道工序里,抄纸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抄纸师傅手中的抄纸帘浸入纸浆池轻轻一荡,便“抄”了起来,滤掉水份,得到一层薄薄的纸浆膜,纸浆膜干了就是一张纸。纸张厚薄均匀与否,则完全取决于抄纸师傅的水平了。宋应星早就在《天工开物》里作了总结:“厚薄由人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怪不得一位来此游玩的小女孩手执抄纸帘兴致颇高却屡试不爽,惹得大家哈哈直笑,看来这确非一日之功。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明天的采访任务让我不得不离开这个美丽而奇妙的地方。带着几许无奈,汽车再度行进在颠簸的山路上,我的思绪却留在了吱吱嘎嘎的水车旁。
联系人:卢先生
手 机:18926841456
邮 箱:admin@guangnian.net
公 司:东莞市广粘胶业有限公司
地 址:东莞市大岭山镇杨屋第一工业区愉和工业园